玉环鞋匠让绣花鞋脚下生辉
▲2月23日,陈仁东正在赶制来自绍兴嵊州市的一笔上百双戏曲手工绣花鞋的订单。 “邻居陈仁东常年足不出户,天天坐在四楼小作坊里,‘梆梆梆’地纯手工制作戏曲绣花鞋,他的鞋不但销往上海、绍兴、南京、宁波、金华、台湾,还远销到了新加坡。”玉环县干江镇干江村村民张茶娟
▲2月23日,陈仁东正在赶制来自绍兴嵊州市的一笔上百双戏曲手工绣花鞋的订单。
“邻居陈仁东常年足不出户,天天坐在四楼小作坊里,‘梆梆梆’地纯手工制作戏曲绣花鞋,他的鞋不但销往上海、绍兴、南京、宁波、金华、台湾,还远销到了新加坡。”玉环县干江镇干江村村民张茶娟说。
2月23日下午,笔者拜访了陈仁东,他是笔者儿时的同学。还在楼梯走,就听见一阵锤子的敲击声,上了四楼一见面,陈仁东马上放下手中的活,热情地倒上一杯热茶。几经叙旧,他坐下来边干活,边将制作戏曲绣花鞋的话闸打开。
陈仁东今年65岁,14岁干江小学毕业后,依仗住宅临街的优势,15岁就拜师学手艺。那时,师傅教育他,不要学做皮鞋,假如制作一双皮鞋的时间,布鞋起码得做上好几双,再说做布鞋成本投资少,制作方便,这传统工艺永不过时。
三年求师回家后,陈仁东一直独立支撑鞋店门面。上世纪90年代,农村加快了小集镇建设,原有的老街人迹罕至,生意不太好,陈仁东便在另一条新规划的临街处建了新宅。但他没有继续开店,而是先后去了好几家鞋厂干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考虑到在企业干活,既受约束,收入又不那么高,不如在家自由。有一次,看了电视上的戏曲节目,了解到戏曲培训班的情况,突然冒出制作京剧绣花鞋的念头。于是,他真的干了起来,一干就是十多年。如今,陈仁东制作京剧绣花鞋在经销户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省内外客户纷纷来电定制。眼下,他和家人正在赶制来自绍兴嵊州市的一笔上百双戏曲手工绣花鞋的订单。
他说,制作绣花鞋要经过六七道工序,裁剪、绣花、纳鞋帮、上帮、填内底、上鞋靴、缝须等。纳鞋帮和上帮是绣花鞋中最关键的工艺。当天,陈仁东备好铁锤、鞋耙、鞋钻、鞋底、鞋帮、切刀等做绣花鞋的工具后,把鞋底面周围用刀子均匀地切入一条象牙签粗细的槽,尔后放在鞋耙上,安上鞋帮,用铁钉暂时固定鞋前和鞋后的准确位置,然后使用穿鞋钻引入牛筋线,一钻一线地把鞋底和鞋帮固定起来,再拔掉铁钉,最后使用打鞋坯,将纳好的绣花鞋撑开。不到三分钟时间,经过陈仁东的巧手,一只绣花鞋就基本成型。鞋子好了,还要垫鞋底、缝鞋须,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这样才算真正地完成。纳鞋帮的牛筋线必须要均力拉紧,这样才会结实;撑鞋子的时候,用锤子一点点地敲,用力太大会撑破布面,用力太小形状会走样,这些细节到不到位,都需要不断从实践中获得和把控。“别看这一只小小的鞋,不花几年时间练下去,是无法做得合脚的。”陈仁东说。
老伴倪梅娇则对这个“憨老头”十分满意。“他踏实、吃苦,本本分分工作。一年下来,每天总是早早开工,一坐就是一整天,时常忙到晚上十点多钟。现在,县内做绣花鞋的手工作坊应该就我们一家,订单全年都没断过。”倪梅娇说。
陈仁东说,这些年来我们只是往外赶订单,从未考虑过怎样由自家来销售。在网络化年代,电商企业遍布国内外,儿媳妇正在筹备网上销售的有关事项,把自家制作的京剧绣花鞋推出去。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还能更便捷地为顾客服务。为了让这门手艺延续下去,女儿、儿媳妇也跟着陈仁东学起了制鞋手艺。如今,他们家的绣花鞋款式已达十多种,绣品主要有花、鸟两个系列,款式为平底、内高、快靴、老款等。
据了解,现在纯手工做绣花鞋的人已越来越少。陈仁东很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希望有年轻人来学。
(责任编辑:绣花鞋)